爱体育新闻
半岛彩票金融理财策划十篇
《卓越理财》:RFP大中华管理中心中国台湾分部成立的理念及着眼的目标方向为哪些?
陈睿:近年来,财富管理由过去单一产品销售进展到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的模式。许多金融保险从业人员面临市场强大的转型压力,产生了迷茫,有人选择退却,有人选择面对,退却的人令人扼腕,面对的人苦思应对之道,却往往无法真正抓住学习重点,有效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
有鉴于此,我中心特别将目前在全世界财务策划领域中极具国际权威声誉的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资格认证导入中国台湾地区,并正式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办财务策划专业课程,通过拥有丰富学识及资历的讲师精英,为中国台湾地区广大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创建重点学习渠道,让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能提升自我专业水平,让客户享受妥善的理财策划服务。
我们的近程目标重点放在积极培训优质的金融保险人员,以建立理财策划精英队伍,深入各个市场角落。
中程目标为扩大培训网络,以RFP学生会名义,强化会员进修成果,建立所有会员崇高使命价值,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全面提升中国台湾地区整体金融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长程目半岛彩票标为通过结合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大中华管理中心广泛的支持平台,开办两岸四地密集的专业学术交流、执业心得分享等各项活动,成为理财策划专业认证机构中优秀的典范。
《卓越理财》:请您分析一下获得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资格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哪些优势?
陈春:过去的金融市场服务往往停留在个别产品的直接销售上,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只需要了解单一产品的结构特性,无法整合其它金融产品的信息,无法提供适当的建议。但国际性金融商品日趋多元化且繁杂,大众无法在短暂时间内对产品做出有效整理。在投资选项增加、财务金融知识多元化等趋势下,财富管理更显得日趋重要。
在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等专业人士的参与下,整合理财策划、投资、基金管理、保险、退休、税务、房地产、遗产、综合理财个案及金融产品的专业项目,可提供合适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及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观点,为客户提供人生不同阶段的合适产品,并藉由个人财务、投资及信托服务的整合,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卓越理财》: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FP)认证与其它相关理财策划师认证有哪些差异?
(1)财务规划的内涵。企业财务规划是对多种资源的整合和规划,自觉地利用会计、税收、财务等手段以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规划中所运用的各种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规划利用不当不仅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反倒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其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错误也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转。
(2)财务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财务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运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在企业长期经营中为企业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保障,有效地避免了资金链的断裂和资金枯竭等问题。同时,财务的提前规划还能有效的规范或者说约束经营者的行为,避免过激或者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其次,财务规划是对企业长期行为的一种预判和提前应对,这种规划具有长期性和先导性,可以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无序经营和毫无目的的蛮干行为。最后,财务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和不断改善,能够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同步,以促进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克服短视行为,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利益。
(1)风险理念。财务规划工作概括来说可以认为是对企业资金和资产的规划利用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生存形势,企业要想站稳脚跟除了要抓住机遇求发展,还要控制自身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意识应该贯穿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去,更应该贯彻到企业财务规划工作中。在企业财务规划工作中,要加强对财务风险内外部因素的考虑,要立足宏观大局,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把握企业财务工作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战略化理念。部分企业对财务规划工作不重视,在进行财务规划时目光短浅,往往只是进行短期的财务规划,导致企业发展中短期规划无法指导企业的财务活动,使得企业陷入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必须要树立战略化的规划理念,要确保财务规划的系统性,不断探索企业财务规划的科学方式,变短期规划为长期规划,变僵硬的静态规划为动态规划。针对企业财务活动最新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规划,确保动态财务决策和管理,以充分发挥财务规划的作用,让企业财务管理更好地与当前的财务政策和市场环境相适应。
(3)可持续理念。企业进行财务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在正常的财务活动中稳步发展,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境况,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破产或倒闭。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要树立可持续理念。财务规划工作也要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为立足点,要能够制定出可以平衡企业销售增长速度和财务资源的财务规划。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为了快速增长而损害未来利益,能够让企业实现更长足的发展。树立可持续财务规划有助于企业对财务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实际增长率偏离可持续增长率的时候,通过适当调整财务规划,改变经营策略,让实际增长率向可持续增长率靠拢,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以内源融资为主做好融资规划,确保企业资金充足稳定从资金的来源不同可以把企业的融资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外源融资。一般来说内源融资无论是从成本来说还是风险来说都远远有优于外源融资,但内源融资规模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规模需求。而外源融资虽然在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上较高,但可以满足大规模资金的需求。因此,这两种融资各有利弊。企业需要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提前制定财务规划,适当调整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比例。例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贷款等,在保障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做好风险控制,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成长。
(2)扩展投资路径做好投资规划,丰富企业投资项目,提高盈利能力。投资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扩展赢利点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可以是参股、兼并、新设等形式;间接投资可以是借款、投资金融资产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投资方式,企业都需要做好财务规划,在企业能力范围内进行投资。同时企业还必须对投资目标做充足的调查研究,一般而言无论是用现值估算法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企业通过扩展投资渠道,规划财务投资方向,可以实现多元化投资在提高闲置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企业盈利点,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做好长期股利分配规划,为企业增长提供内在动能。企业股利分配政策是一项长期工程,每年的分红比例和留存比例不仅是企业发展形势的体现,同时也对企业增长动力产生极大影响。根据可持续增长模型研究表明,留存收益比率与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之间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鼓励分配政策,确定不同的收益留存比率。在股利分配中,主要有四种政策,分别是: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额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影响股利政策选择的因素有交易成本半岛彩票、税收成本、融资成本和股东偏好等。
(4)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做好运营资金的规划管理,保证企业健康运行。运营资金是企业运营所必需的现金流量,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和规划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对各半岛彩票类资产的全面掌控,合理规划运营资金的留存和使用,以减少现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首先是要抓好信用管理,确保销售资金和借贷资金顺利回笼,减少企业应收款比例,降低信用风险。其次是要在存货管理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出货能力来有效的管理存货数量,在保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存货,也是提高企业运营资金效率的有效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下,一方面除了市场自身的作用外,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运用财政与金融的良好关系来调整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如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太快就会导致物价的飞涨以及高升的离岗率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够通过科学调整财政和金融来宏观调控市场经济,让其减慢发展速度。具体的措施如下,从财政的角度上考虑,我们需要落实相关的财政策略,缩小财政的支出,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从金融角度考虑,我们就可以采取比较有效的金融策略,即提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缩小信贷的规模等。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就要把上述策略反过来做。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财政与金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我国政府运用财政与金融来调控市场经济时,大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不易于我们发现,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仍然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就会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规律有时候也会存在偏差,一成不变的按照规矩办事就会导致工作失误。即使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美国也会存在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采取科学的财政及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财政方法及金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策略时,经常会引起财政与金融策略不协调的情况。例如,在2008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政府首先提出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拨出4万亿元资金用来刺激财政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一年之后问题出现了,单凭财政措施无法很好的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在2009年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降低信贷利息的政策,并利用银行的资金整合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之前也采用了一些降息方法,因为降息的幅度偏小效果不太理想。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外的政府还是国内的政府在进行市场经济的调控过程中都会普遍存在财政与金融不协调的问题。
当然,除了上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政府在运用财政及金融方法调控市场经济时也存在其他问题,比如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整合较为缓慢,政府制定调控策略时偏重与两者之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财政与金融的合理整合。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开始阶段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现阶段,想要推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从财政金融政策着手,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整改经济结构,大力传扬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建设由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社会。想要推进经济发展还需要将社会客观需求与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详细展示在:对国家财政和金融政策要合理运用,加强对财政的投入,构建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环境,保证经济市场的竞争公平公正,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
经济发展想要得到财政和金融的支持,首先要将之前只依赖于财政资金投入的局势彻底改变,应该在发展市场机制基础的同时,采用调整机制和指引政策等各种财政金融方式推进经济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想实现将传统经济产业转化为具备科技含量且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产业。财政与金融政策也将逐渐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大力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采用有效合理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均衡问题。因此,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是在一定期限内政府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财政金融在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时应找准重点入手,比如优惠税费、财政补贴、货币政策等,运用这些方式更有效的推进我国非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要向着城市化不断的发展,将我国的就业市场大力的发展,保障就业能力的发展。将财政金融支出结构不断调整,提升财政金融对社会各种事业的支持力,更好的保证了社会公共事业的顺利发展。
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促使财政与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出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发现市场潜在的问题,及时准确的提出解决对策,缓解财政与金融对市场调控的滞后问题,为政府制定科学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政府调控市场经济时,首先需要认真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落实相应的对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落实不同的对策,当然这些都需要把财政与金融两者结合起来。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时,政府为了更好的调控市场经济应该分别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对策,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按情况分先后顺序,充分发挥两者的整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财政与金融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出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
其次 ,创新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不同于计划体制下的投融资体制。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财政投融资的功能定位上 ,创新的财政投融资的规模和范围被控制在不妨碍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性手段的限度内 ,成为矫正和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低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二是财政投融资活动方式上 ,创新的财政投融资活动虽然也要借助于政府的威力 ,但要尽可能采用市场方式运作 ,如招投标、资信等级管理等。三是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上 ,创新的财政投融资资金来源要突破单一的财政预算安排 ,拓展多元化的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国内外债券、国内外贷款等。
第三 ,创新的财政投融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支付活动。虽然创新的财政投融资活动也是从属于财政收支活动 ,但只有以资金支付为起点 ,以厂房建成、设备安装完毕、生产经营活动开始等 资本新增 ,或者说是生产条件的具体形成为结束的过程 ,才算是财政投融资活动 ,否则 ,如果只有货币价值形态的支付活动 ,而没有形成社会生产条件 ,只能算是一般的财政的支付活动 ,而不是财政的投融资活动。
第四 ,创新的财政投融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信用活动。虽然财政投融资是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 ,但它以政府信用筹集资金 ,在资金运用上体现出政策性和有偿性的高度统一。即财政通过发行各种公债和金融债券、国家预算安排等来源筹集到的资金 ,在投资上主要是贯彻实施政府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但要求收回本金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
1 .财政投融资制度创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财政” ,名义上的集权管理 ,已被实质上各地区、各部门所肢解 ,各部门、各地区在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的驱动下 ,投资盲目扩张 ,并倒逼中央政府投资的扩张。在转轨时期 ,财政的不断“放权让利” ,不但削弱了财政对国民经济的投融资能力 ,也使财政和金融职能错位 ,国有银行成为“第二财政” ,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盲目投融资 ,不断积累着“投资取向与市场需求相悖———企业效益降低———银行呆坏帐增加”的过程。尤其是目前 ,在政府预算投入不足 ,专业银行转向盈利性投资的空缺中 ,更是没有哪一方能承担起统筹经济建设的重任。因此 ,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创新 ,在于重建集权化的财政投融资体系 ,即严格按照公共需要和宏观政策意图 ,把每年的各项财政投融资来源 ,及资金使用规模、具体使用项目、各项资金使用的条件和使用收费等等 ,都象国家预算一样 ,明细编入计划 ,即财政投融资预算。这种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不同点在于 ,财政投融资预算编制计划后 ,只送国务院批准 ,呈人代会备案 ,人代会只对计划实施日常监督 ,而不审批 ,以保持投融资运作的灵活性。同时 ,财政投融资预算的实施 ,要通过资金委托———资金管理———资金运用三分离的投融资体系 ,明确委托———关系 ,确立人格化的投融资主体和监督主体 ,使资金的供、管、用之间产权清晰、责权明确 ,任何一环都不能无偿动用资金。
一项金融资产在尚未确认进入财务报表之前需要进行分类,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企业可以获得的金融资产进行了种类划分和规定,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种类:(一)要求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当期利润的金融资产,其中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指定内容的该类资产;(二)企业持有直至到期的金融投资;(三)企业应收款项和贷款款项;(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账时都是要求以公允价值确认计量,但是在前期两种金融资产如何进行划分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准则允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求将同一金融资产进行不同分类,金融资产进入不同分类能够影响企业后期利润计量,因此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盈余管理目标会进行差异化选择,这些选择对后期企业交出的财务报表数额会产生不同影响。
金融资产是企业有所有权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上文中提到的金融资产能够划分为四类且每一类都有着差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包含企业债权和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两类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一,有关两类金融资产的定义。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说明,企业取得该类金融资产或者承担该项金融负债,确保该类金融资产短时间需要出售或者购买,即可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能够依靠其获得经济利润并且在企业手中控制时间较短;有关可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确定。在新会计准则中有相关规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初始价值确认时就明确该项资产可供出售并且为非衍生性金融资产,该类资产的范围是除去上文所述其他三项资产类目的其他金融资产。
从会计准则中这两项金融资产的定义分析得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排除法进行定义且没有独立的自身定义,由此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不能明确分清两者。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样拥有可供出售性质,其余方面两者虽然存在不同,但是企业在进行自身盈余管理时拥有一定的选择和操作权利。
第二,两项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过程的区别分析。根据定义可以获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性质定义拥有相似板块,同样可以出售但计量时计入不同会计科目,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以有所选择的进行种类划分,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管理需求和财务目标,两者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三个会计核算阶段都有核算方式的不同,这些不同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最终利润。
首先,两项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阶段有所不同。会计人员记账进行初始计量阶段,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是企业获取的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交易费用则作为投资收益进行计量确认并且入账,这种初始计量方式能够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并直观的在利润表上显现出来。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会将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交易产生费用一同计入账面成为企业成本,因此一项金融资产初期确认阶段被划分为不同金融资产种类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影响。
其次,两项金融资产在会计后续记账阶段有所不同。在后续计量中规定两类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是两者在制作报表过程中却会被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中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前者在财务报表中主要影响当期利润,后者影响的是权益类类目。如果企业需要制作资产负债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减值情况时需要做计提减值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则不用做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两者在后续计量中影响的会计科目有所不同,存在计量差异,因此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资产划分影响利润表数额。
最后,两类资产在最终处置过程的区别。尽管两类金融资产都可以进行出售处理,存在一定相同点,但是进行后期处置时两者的核算方法存在区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售价和该过程中出现的公允价值变动等全部计入“投资收益”,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出售后,资产售价和与账面价值的偏差数额需要计入投资收益,但是公允价值变动额则需要计入“资本公积”,分别计入两个会计科目,不仅如此,后期还需要再结转到“投资收益”科目,因此该类金融资产的变动影响不止存在于当期利润还有所有者权益。由于两者在后期出售过程账面所计科目不同,影响的会计分类不一,对企业盈余管理也有不同影响。
根据以上三个阶段两类资产的差异分析可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是要求公允价值入账,但是当价值变动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损益类账户,在公司利润表中能够明确看到价值变动方向;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对企业的利润表数字产生影响较小。因此企业如果进行盈余管理采用的划分方式不同,最终在利润表上呈现的数字就会不同,当企业需要提供财务业绩报表时,可能会为了让公司的财务业绩更显著,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定义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种行为需要进行管束和制约才能有效管理金融市场。
由于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在金融资产划分方面的自由权利,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会根据自身的业绩要求有所改变,这种政策选择在管理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影响,以下就是金融资产分类的不同会计政策选择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其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公交集团作为茫茫企业中的一部分,可参照自身实际进行总结。
第一,初始计量阶段进行资产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会影响企业利润数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期计量不会影响利润表的数额。当资本市场繁荣经营状况好时,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以便增加企业利润,有效促进企业的股票增值并且为企业获得更多投资,当企业的运营状况惨淡时,企业可以选择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为企业运营争取更多空间。
第二,后续计量阶段不同划分产生的影响。在后续计量阶段,交易性金融资企业的持有时间短导致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十分小,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与其性质不同更容易进行财务管理。后续计量阶段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首先计入所有者权益账户之后结转到其他账户,因此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记账过程中进行应急管理,假如该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良好,管理人员选择将公允价值变动首先计入所有者权益,这一行为将利润首先储存到“资本公积”并且能够为后续企业发展助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带来的利润能够为日后公司补充亏空,维系企业运转,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会倾向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三,资产处置不同划分产生的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一旦有价值变动,无论是价值比之前高还是低,产生的损益数量都会计入当期利润,最终处置资产时能够直观的显现。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出售时,需要将隐藏的价值变动结转,能够较大影响当期利润。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能够根据企业当前盈利状况选择价值结转数额,从而保证企业利润平稳增长,不至于出现较大的波动。企业在后续处置时也倾向将出售的金融资产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由此可知,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更倾向于操作空间较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方式有利有弊,极有可能会出现企业为了粉饰数据过度操作的情况,需要加以适当引导。
在进行企业盈余管理过程中采用不同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财务状况虚假上报的情况,需要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不同会计政策选择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而公交集团也应遵循自身发展模式,施行合理的管理策略。
第一,明确会计准则范围。完善有力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因此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仍然有待完善,现行会计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采用模糊不清的排除法进行定义,让一些管理人员利用纰漏做出不实报表,对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会计准则应当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条件,避免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模糊不清造成企业财务报告失真。明确可行的财务会计准则能够规范我国会计人员会计行为,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第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提高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许多企业进行招聘时往往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审查,公司的财务状况由这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经手,一旦有心术不正的工作人员进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真实性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其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应当提高,对账目管理和资产分类应该进行业务水平培训,保证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依法行事,确保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能够有据可依,以防出现坏账和假账。
第三,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管理。实行新的企业外部监督措施,对粉饰财务报表使数据失真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增强对不良财务行为的处罚力度,防止因为公司管理决策者的主观意图导致公司盈余管理出现漏洞。监督管理行为一定要执行到位,对如何处罚虚假财务行为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让监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经过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在利率管制背景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张及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的影响日益显现,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文以理财产品业务模式和投资投向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动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应不断完善政策工具,规范市场秩序,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鼓励混业经营及创新。
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理财业务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且提高了其资产管理能力;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先行军”,理财业务通过影响各项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国内也有许多相关研究,如胡明东和宗怿斌[1]认为信贷类理财产品会导致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信贷窗口指导,并给维护金融稳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陈秀良[2]对世界上先进国家及地区的银保合作产品进行了阐述;段胜辉[3]运用存款创造和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型证明了银信合作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削弱央行的反通胀政策;张智楠[4]对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刘金全和刘达禹[5]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的迁移性进行检验,认为随着全球金融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影子银行机构融入到信贷市场之中,同时又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段福印和李方[6]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会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直接导致货币增速、甚至是货币绝对量的下降。
随着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机制的完善及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理财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经营模式的契机和平台。在现有货币政策框架下,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借鉴及参考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及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始于2004年,以光大银行在上海成功发行内地首个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为标志。随后,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及各国有商业银行等相继跟进,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余额达1500万亿元,全年募集理财资金925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440万亿元,同比增幅3590%;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810万只,较上年增长360万只。
我国理财业务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4―2005年),商业银行引进结构型存款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美元理财产品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人民币理财产品起步。(2)快速成长阶段(2006―2008年),打新股和投资顾问类产品成为市场主流,投资海外资本市场及黄金、汇率、利率等挂钩理财产品应运而生,银信理财、“资金池”模式出现。人民币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币种。(3)调整阶段(2008―2009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QDII理财产品净值大幅下跌,股票类理财产品锐减,结构性产品和证券类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监管部门出台多个文件对业务加以规范。信贷类理财产品迅速替代股票类产品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新增长点。(4)二次扩张阶段(2009年至今)。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出现井喷,2009年末规模达1万亿元。为规范银信合作理财,监管部门出台禁止“自买自卖”、暂停银信合作等举措,但委托贷款、信托受益权、财产权信托和混合投资型产品仍相继出现以规避监管。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理财相继出现,资金运用仍围绕信贷资产展开。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第一,业务模式创新,从“资金池―资产池”,到银信合作,再发展到“银行―券商―信托―企业”的四级模式,金融机构间合作不断深化、业务经营相互渗透。第二,投资标的创新。除信贷资产外,同业资产、国内信用证收益权等金融市场工具也是银行理财资金的主投品种。
(1)“资金池―资产池”模式。2006年上半年,借鉴开放式基金的理念,“资金池”概念首次被提及,主要用于“打新股”;2009年,“资金池”被应用到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以滚动发售、期限错配为主要特征,信托公司发放信托贷款并入“资产池”对接银行的存量或增量信贷资产。目前,此类产品的数量占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的比重超过50%,资金投向包括债券、票据及信托计划等多种资产。
一是信贷资产直投类。2006―2008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趋紧。由于理财资金不能直接发放贷款,而信托公司具备投资货币、资本市场和实业的政策优势,信托成为理财资金投资的重要渠道。2006年5月,民生银行在全国发行首款人民币信贷类理财产品,投向平安信托贷款计划,拉开了银信合作理财的序幕。
随着银信合作发放贷款的推出,银信合作购买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也开始出现。商业银行将存量或新增信贷、票据资产通过协议转让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打包成信托计划,银行再以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该信托计划。信贷资产贷后管理仍由商业银行负责,银行同时提供担保或回购条件,信贷、票据资产收益则由投资者、银行、担保方和信托公司四方共享。
通过银信合作购买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银行可以将部分贷款由表内转移到表外,从而腾挪表内贷款规模,并借此调节存贷比等监管指标[7]。2006―2009年,这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由89只增至3 344只,占比从7%增至43%,形成大量的“影子信贷”,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2010年7月,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全面暂停银信合作业务,以银信合作为标志的融资类理财业务产品占比缩小,2010年后5个月数量占比降至870%。
二是信托受益权投资类。银信合作受阻后,商业银行推出银信合作投资信托受益权业务。通过引入第三方拉长资金链,并规避监管。典型做法是银行寻找一家“过桥”企业,通过单一信托方式投资信托计划,向融资主体发放信托贷款,再由银行以理财资金购买“过桥”企业信托贷款受益权。这个过程中,信托仅起通道作用,虽然本质上还是融资,但由于理财资金并没有委托给信托公司,因此,不属于监管部门定义的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业务,不受30%的余额比重限制。
三是自益型财产权信托投资计划。这一模式也是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变种,原理与银信合作投资信托受益权基本相同,均是受让信托受益权,不同的是投向自益型信托(企业将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一个财产权信托计划,受益人是企业自身;银行理财资金购买该财产权信托计划受益权)。银行理财资金有稳定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同时借助信托公司将企业资产作为抵押。
(3)银资合作模式。2012年下半年,基金、证券、保险等行业“新政”相继出台,其投资范围及投资空间也在不断扩张,资产管理计划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又一“通道”。借道银资合作[7],银行理财资金购买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业务再度活跃,成为商业银行调节资产负债和存贷比的重要手段。2012年末,券商资管受托管理本金总额190万亿元,是上年末的670倍;2013年总额520万亿元,远超银信合作的规模。
银资合作发放贷款,主要采用“银行―券商―信托―企业”四级模式:信托公司成立信托计划,券商成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信托计划,最后由信托公司向融资企业发放信托贷款。与银信合作相比,这一模式主要优势在于:第一,不属于银信合作业务,不受监管部门对银信融资性理财要求的限制。第二,对信托公司净资本消耗较小,风险资产系数仅为050%―1%,而银信合作则为1050%。第三,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信托通道费用一般为3‰―5‰,而券商仅为1‰―3‰。
(4)委托贷款投资模式。在银信合作业务被监管部门全面叫停后,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将理财资金与委托贷款直接对接。具体做法主要有:第一,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然后将募集资金委托给自己的分行或其它银行对指定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第二,借助“过桥”企业,向融资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然后由理财资金受让该委托贷款的债权。这种模式在2011年上半年达到顶峰,但监管部门在当年年中借“窗口指导”予以“叫停”。
(1)同业存款。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同业存款主要模式有:第一,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以单一资金信托方式发起信托计划,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将信托资金存放另一家银行。这种模式又称同业存款信托,于2012年1月“叫停”。第二,两家银行合作,一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后将所募集资金直接存放于另一家形成同业存款。由于同业存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同业存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流动性不足。
(2)国内信用证收益权。国内信用证是表外业务,在不发生代付时不占用银行信贷规模。理财资金投资信用证收益权的运作流程是理财计划通过信托公司成立信托计划,然后买断企业的信用证收益权并转移至另一家银行托收,信用证到期后由托收银行将款项支付至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还款给理财计划。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信用证只在银行体系内流转,真实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3)应收账款收益权。典型模式是:信托公司发起信托计划,或基金、证券、保险等行业发起资管计划,专门投资企业的应收账款收益权。理财资金通过投资这些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间接向拥有应收账款的企业提供融资。作为风险补偿,企业要与信托公司或资管公司签订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合同,把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到信托公司或资管公司名下。
(4)实物投资。主要投向高端艺术品等,与其他标的不同,这类理财产品在到期时赋予投资者两种选择,投资者可根据实物标的价值涨幅与预期收益率的比较,选择获得实物标的或现金。
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创新成果,理财业务顺应了社会财富的增长需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拓宽银行利润来源;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对推动银行经营转型和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均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前我国居民整体投资渠道较为有限,集中于股票、基金、信托及银行理财;同时,股票、基金和信托产品的高风险、波动性大等特点也加大了普通居民投资获利的不确定性,与此相对比,商业银行理财的渠道较为稳定。统计显示,银行理财业务每年为客户创造的收入超过1 000亿元。
二是改善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间产品发展滞后是我国间接融资占比过高的重要原因,直接表现为居民存款与直接融资工具有效连接渠道的缺失。而从实际操作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视为对以上“冲突”的重要突破,其借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一部分最终通过信托和资金管理计划等渠道投向了实体经济或项目,这类直接融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改善。
三是缓解社会资本无序流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曾数年间居高不下,加之房价上涨、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贬值等因素,居民存款“负利率”特征明显,进一步催化了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银行理财业务为社会资本创造了一种较为规范而相对透明的流动渠道,有利于缓解社会投机资本增长压力,减轻居民各种非法集资及投机冲动。
四是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较快,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盈利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传统存贷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则不断提高,盈利来源日益多元化。通过为供求双方实现资金匹配,商业银行从理财产品的设计中获得中间业务收入。
五是加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出现之前,我国资产管理主要以证券、基金、信托和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分业经营色彩明显。商业银行理财则逐渐打破这种封闭及隔离,以通道业务为代表的银行理财首先带动信托业迅速发展,后又促进证券、基金和保险业资产管理计划等的问世。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可视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初级阶段,引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大资管”时代。
(1)理财业务发展削弱存款准备金制度效力。一是存款准备金作用范围缩小。第一,理财业务使得银行机构与非银机构界限变得模糊,银行机构可以借同业等渠道将资金转移到非银机构,从而缴纳较小比重、甚至无需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例如,信贷类理财产品能增加信托公司等非银机构存款,而这些存款无需向央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第二,理财业务改变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借助期限错配设计,存款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通过货币市场如同业拆借、回购协议等短期借款和发行金融债等其他长期负债的比重却稳步增加。进而,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也绕开了存款准备金工具的限制。第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造介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的金融产品来减少存款准备金的提取,或是创造出新型债务种类来减少存款准备金的缴纳。
二是超额准备金率弹性增强金融理财。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前提是超额准备金率固定不变。一方面,理财业务通过募集期等的期限设计实现理财资金在不同科目间的转移,隐匿或虚增存款,影响存款准备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以同业借款等渠道替代存款,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进一步,超额准备金率刚性减少而弹性增大。
(2)理财业务发展弱化再贴现政策效果。再贴现是央行管理流动性、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工具,其实施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及成本。商业银行理财实际上为融资主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实现资金供给双方的直接对接,而再贴现政策则由调节基础货币供应演变为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小微企业融资及推动票据市场发展的政策工具,央行通过再贴现管理流动性的作用大为弱化,以全国再贴现规模为例,2014年末我国再贴现余额仅1 372亿元,全年增加235亿元,仅占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的020%。从设计初衷看,再贴现是央行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的手段,但理财业务的灵活、便捷则更加有利于推进市场化,其借同业存款等渠道的操作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再贴现对市场利率的调控作用,2010年以来我国再贴现利率始终维持225%便可作为最好的例证。
(3)理财业务强化公开市场操作作用。商业银行理财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为提供大量公开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2013年及2014年末,存续银行理财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各类标准化资产的比重分别高达3860%和4380%,大量理财资金进入市场推动了各类金融工具的创新,一方面,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更大的范围及空间,另一方面,在创造出回购协议等灵活有效的买卖方式下,便利央行更加主动地按既定时间和数量调节基础货币供应。
(1)理财业务对货币供应量总量产生影响。按照现行金融统计制度规定,表内理财产品纳入结构性存款,发行前后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表外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发行前后则会在不同会计科目间频繁变动,影响货币供应量;同时,不同投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若理财资金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则资金计入各类投资科目,货币供应量总量减少;若理财资金购买非银机构持有的资产,则资金计入同业存款,对货币供应量总量没有影响(自2011年10月,非银机构存款纳入M2的统计范畴)。此外,商业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增加货币供应量。
以银信合作为例,假设商业银行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rd,超额准备金率为e,现金漏损率为c,在不区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每吸收ΔB单位的存款,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将增加ΔB/(rd+e+c)单位的存款。当银信合作理财直接发放贷款时,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将增加ΔB/[1+1/(rd+e+c)]的存款,多创造出ΔB单位存款,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2)理财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结构产生影响。一方面,对货币供应量层次产生影响,在理财产品募集期,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由定期转为活期,货币供应量结构表现为M2向M1转化,在理财产品存续期,若理财产品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将导致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减小;另一方面,对货币供应量构成产生影响。理财产品的发行降低货币乘数的稳定性,使得货币供应量波动加大。
(3)理财产品创新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理财产品对利率体系影响体现在信贷市场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两个方面:第一,理财产品对存、贷款利率产生影响。从存款角度看,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资金成本,2014年8月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等指标的考核进一步对其资金成本提出更高要求,伴随这一趋势,商业银行不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作为存款市场化定价基础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从贷款角度看,理财产品为融资主体提供了大量可变通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占比趋于下降,贷款价格因融资主体议价地位的提高而变化;同时,随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大量理财资金投向金融市场各类创新工具,进而通过信贷市场基础报价影响贷款最终定价。
第二,理财资金运用对金融市场利率有较大的影响。债券及货币市场产品是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第一大投向,2013年及2014年投向两类市场的理财资产余额分别为400万亿元和690万亿元,且多投向低风险高信用等级资产,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从宏观角度看,理财资金增加了整个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能降低金融市场均衡利率;从微观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利差缩小,资产结构的必然调整将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带动利率水平降低。
为使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和持续性,设定数据区间为2004―2014年的月度数据,选择理财产品发行规模(LC)作为核心变量;选择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CJL)、金融机构各项存款(CK)作为影响因素。为避免数据波动,减小绝对误差,对所有变量取对数10,并采取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法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均是不平稳的,很难通过建立变量间的简单回归来解释各变量受到的影响;但各变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为一阶平稳,证明理财产品规模与各项动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结果如表1所示。
AR根检验结果显示:方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有效且长期稳定的。进一步通过格半岛彩票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分别是货币供应量、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格兰杰原因,当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发生变动时,以上变量会发生相应变动,结果如表2所示。
图1表明,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短期内是负向的,从第2期开始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第3期开始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强,在4期(4个月)以后正向影响趋于平稳。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影响短期内是正向的,从第2期开始正向影响逐渐减弱,第3期开始由正转负,负向影响逐渐增强,在5期(5个月)以后趋于稳定,12期(1年)后负向影响又开始逐渐减弱。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的影响在前7期是正向波动的,8―10期转为负向,在10期以后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伴随着监管部门的规范而发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其经营模式转变。从银信合作到银证、银保等合作,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与监管部门的规范相伴随而发展,尽管一定程度上有规避信贷规模等监管政策需求的驱动,但更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代客资产管理的能力。一方面,理财业务可扩大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促进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改变;另一方面,改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丰富其业务种类,促进混业经营实践。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直接作用于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第一,影响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实证结果显示,理财发行规模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影响一年内由正转负并趋向稳定,一年后影响减弱。理财业务的表外运作趋势同时又加速了存款波动,使得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设计初衷的有效性降低,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及其流动性。理财产品借影响M2等统计,对市场资金价格及供求发挥作用。实证表明,短期内理财资金对企业及居民存款的替代使M2减少;中长期,随理财资金投向高流动性的债券类资产等标的,M2广义流动性被低估。
第三,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实证表明,理财产品规模扩大导致Shibor短期内上扬,中长期趋于稳定,进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化。同时,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将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各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真实反映,进而倒逼其内部利率风险定价能力提升。
(3)理财业务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果。商业银行通过与证券、保险及基金等各类机构合作开展“通道”等业务,将理财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实体经济,进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截至2013年末,全国1020万亿元的理财资金余额中,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规模约690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6760%,其中通过投资债券及“非标”资产渠道占比80%以上;截至2014年末,这一规模进一步增长380万亿元,达1071万亿元,占比6790%。
(1)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各工具及中介目标统计口径。探索将理财业务纳入衡量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量化理财业务对货币政策影响。第一,合理设置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优化传统M2口径,将表外理财规模纳入货币政策参考指标。第二,探索将理财资金一定比例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有效途径,维护存款准备金制度稳定性。此外,建议完善对同业及表外等业务的监管政策,以应对理财向同业业务隐匿不断加强趋势。
(2)规范引导理财市场有序竞争,加强理财业务监测及总量控制。建立并完善对理财业务综合、系统的监测体系,第一,强化业务合规监管,明确理财业务的运行管理、风险识别等规定,从总量控制角度加强对理财资金的规模控制及结构调整。第二,加强对理财业务“窗口指导”,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及业务风险控制。第三,规范、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合规开发及设计的制度建设,清晰界定理财资金投资范围、明确产品风险,实现理财业务透明发展。四是培育理财市场健康发展的环境,加强企业、居民对理财业务风险的全面认识半岛彩票。
(3)提升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理财业务定价管理。第一,完善Shibor定价及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机制,完善我国货币政策“锚”利率的形成,为各类产品定价提供基准参考。第二,稳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使理财收益率真实反映资金成本、资产收益及中间业务收益的关系,进而使其更加真实地反映投资标的价值。第三,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资产定价能力,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定价、风险计量及监测等系统,提高其科学定价水平。
(4)鼓励商业银行理财创新,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完善理财业务,应压缩理财产品的政策套利空间,严控各类规避监管及规模控制的“通道”业务。第一,进一步完善代客资产的管理政策,明确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投资权限等。第二,加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不断探索资产证券化路径,压缩通道业务空间。第三,鼓励商业银行与各类非银机构合作,探索理财业务混业经营途径,延伸理财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综合资产管理等业务。
[1]胡明东,宗怿斌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武汉金融,2009,(4):39-40
[2]陈秀良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9,(3):40-42
[3]段胜辉银信合作、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12,(3):51-56
[4]张智楠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初探[J]金融会计,2012,(5):12-16
[5]刘金全,刘达禹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J].商业研究,2014,(9):57-63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决策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从战略到执行,从财务到业务,就是一条互相之间密切相连的流水线,不管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极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最终导致整个资金链的断裂。
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指当货币的总供给量大大超过社会的总需求量的时候。所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简单地说,即是指现实社会中的货币由于超发而引发的货币贬值、商品价格急剧飙升的现象,也就是“钱不值钱了”。
财务决策是企业对现在所要执行的财务策略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其日后的经济活动用财务方案制定的方式予以规划,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指导下,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愿景的财务方案,继而才会力促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发成与财务管理的最优化。具体来说,通过正确的财务决策就可以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见性与计划性,减少盲目性,促进企业开展科学的财务管理活动、选择与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选取、科学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等方面有所脾益。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通货膨胀的发生成为一种不可预知的现象,其发生的可能性与破坏性都在不断的增加,基于中小企业本身所固有的一系列痼疾,在通货膨胀发生之时,中小企业财务决策问题就会愈加明显。
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往往采用公司制,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核心就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非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方向日趋明显。但是,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基于家族企业比较多,其主要的管理者的公司治理观念薄弱。在通货膨胀发生之时,大多数中小企业基于其所处于的不够完善的发展阶段,往往就会使得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进一步集中,再加上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如何规范化运作一个企业存在不清楚的认识,这就直接导致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利义务规范模糊、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透明度不高,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欠缺等问题突出,以太子奶企业为例,太子奶虽然获得政府的大量资金援助,但是,在其过快的战略发展过程中却导致了资金链的紧张,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子奶管理层在不认识资金链管理重要性及方法的基础上,对银根紧缩的判断不准,再加之缺乏相应的决策机制,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其损失不可估量。
企业与生俱来具有尽力扩大自身规模的思想,在通货膨胀发生之时,如果企业以超过其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其必然因运营资金无法覆盖日常的经营所需而面临资金链破裂的威胁。以义乌的金乌集团为例,于1994年创建的金乌集团曾经辉煌一时,,该集团总裁张政建被誉为金华市“十佳青年私营企业家”和浙江省“青年星火带头人”。但是在2005年进军迪拜后,形势发生了大幅度的扭转。张政建通过压缩了其国内企业的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的方法向国外企业大量注入资金,但最终却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金乌集团大厦的轰然倒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资金的融入,企业的高发展带来的必然就是高回报的快速增长,以及高现金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稳定之后,企业更是需要通过多元化融资的方法来支撑企业规模的扩大。但是,在通货膨胀发生之时,如果是在缺乏财务监管前提下做出的决策,就会导致高负债问题的发生,如果任由高举债的发生则往往会可能带来管理效率的流失,企业的财务的风险就相应地加大了。这也就是说,失去财务监管支撑的决策会使得企业在拓展自己的主营业务中增大自身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久而久之,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出现之时,企业的资金往往遭受极大的威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基于其资金的薄弱,最易于遭受到冲击,这需要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说。由于大多数银行仍是国有资本控股,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具有“嫌贫爱富”的特点,将服务于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自己的业务,而对于急需流动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则设置了过高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望“银”兴叹,这无疑就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难,迫使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非法民间借贷,融资风险由此高居不下。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实施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决策管理。在通货膨胀发生之时,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明确的治理机构,或决策体系,结果导致企业盲目扩大其规模,使其自身的资金链管理面临危机,最终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基于此,中小企业就应该在完善治理机构,构建财务决策体系的基础上,找准市场定位,完善资金链管理,把握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具体而言,一是制定完备、规范的公司规章制度,提高其约束力。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基本规范,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应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相应权利义务,以确保全体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应依法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上发挥作用,无权超越公司章程规定,而侵害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并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股东大会议事程序及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关联董事的回避制度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制度约束、强化董事的诚信义务,完善董事会的职能等多项措施多管齐下建立企业内部制衡机制,从而使得资金链管理与相关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在通货膨胀发生之时,中小企业的财务决策管理的科学化需要理顺决策程序,继而实现管理者科学决策。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入,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来实现企业财务决策管理的科学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同时应对销售额、存货、账款加强收现;另一方面就在中小企业外部筹措资金方面,则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预测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与实行情况,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内部监督体系的构建的最为重要环节就是由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与制约,监督制约主要涉及对实物、款项、原始凭证等的审核。具体而言,财会人员在履行监督制约职能的时候,要直接参与到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中去。一是在立项决策时加强预见性,将资金运用着力点放在强化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来,做到及时清欠往来款、回收应收款,提高资金回笼率、压缩采购在途资金等;二是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通过强化对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三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从而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与合理性。
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促进中小企业资金决策管理的基础,而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又有赖于金融资源的科学合理的配置,破除金融垄断、降低金融市场门槛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环境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点。具体而言,加强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破除金融垄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放松金融管制,优化金融市场竞争。竞争是金融资源市场化的基本要求,金融市场的竞争首先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在现代化经济面前,我国金融监管应当适时转变思路,充分尊重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要求,强调市场秩序的监管理念。政府在规范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应该掌握好行政监管的底线,既要做到有效监管,又不能过度管制;只能间接调控,而不能直接干预。使得各类竞争主体均可在政府的适度监管下从事相关的金融业务,提高竞争程度,优化竞争环境;
政府投融资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补充,是实施政府经济政策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全市的投融资以及债务管理工作,坚持统筹兼顾、控制规模、注重效益、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到投资按规划,融资有计划,偿债有来源;整合政府资源,打造规模大、实力强、高效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政府融资能力,满足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坚持融资与经营相结合,建立偿债的长效机制,确保政府债务按期偿还,维护政府信誉,防范债务风险。
成立*市投融资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主管财税、城建、金融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协管财税的副秘书长以及市人大财经委,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国土局、金融办、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和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投融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其执行机构即市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融资办),由市财政局长兼任主任,市融资办负责投融资管理日常工作。
审批政府投融资计划;确定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向和融资方案;研究制定政府投融资政策和制度;制定并严格实行政府融资平台年度考核制度;决策政府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1、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投融资与政府债务实行统一管理,监督指导县(市)区政府债务与政府投融资管理工作,代表市政府统一对外出具政府融资担保,办理政府或有债务的反担保手续。
2、负责拟定年度融资计划,经市投融资委员会审定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下达到各融资平台。
3、负责管理政府债务,编制年度市本级政府债务预算,制定偿债计划和平台年度经营性收入计划。
4、管理全市“融资建设和偿债资金”专户(含还贷准备金专户),适时调度融资资金与偿债资金,实行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具体包括国债、地方债、国际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其他方式融入的资金。
5、负责融资平台的财务监管,研究起草融资平台年度考核制度,指导并考核融资平台的工作。
6、编制政府债务信息统计报表。负责建立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和风险评价预警机制。
合理确定政府融资规模,拓宽融资渠道。要做好直接融资、间接融资、BOT融资、土地出让收入融资工作。除加强政府与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合作对接外,逐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采用股权投资、证券投资、贷款、担保、BOT等方式,实行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确保政府投融资运作目标的实现。
盘活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有效资产,组建市直经济发展融资平台。各县(市)区要结合总体发展规划,组建县域经济发展融资平台,解决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矛盾。
制订统一的土地储备规划和计划,统筹经营土地,统一土地出让,将所有经营性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储备,按计划供地,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市本级融资项目土地收益全部上缴市财政(含*经济开发区北港工业区和*国家专利技术园区),进入融资建设与偿债资金专户,增强市财政融资和防范风险能力。
建立还债准备金既是防范债务风险,同时也是增强财政融资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债务规模的一定比例,在财政部门建立还贷准备金。还贷准备金来源包括:预算安排,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财力的增长情况适当安排偿债准备金;政府性基金;融资平台经营净收益;项目单位上缴收入;处置国有资产的收入;政府融资项目的土地收益和税收。
为防范*经济开发区北港工业区和*国家专利技术园区的政府债务风险,*经济开发区北港工业区和*国家专利技术园区每年要按照债务余额的一定比例安排还债准备金,还债准备金进入市融资办“融资建设与偿债资金专户”。
政府投融资资金是政策性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效益大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产业及部门,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性投资。具体包括:农业、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建设;兼有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双重特性的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需要进行政策性鼓励和资助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和出口创汇型企业、中小企业;改善民生的居民购房和建房;支持国有经济的技术改造、提高国有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支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着重支持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
政府投资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投资,即对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采取直接投资方式;二是资本金和投资补助,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但存在瓶颈矛盾的领域,投资项目应按公司制要求组建企业,政府投资以资本金或投资补助的形式注入,以引导投资、培育市场;三是贴息,对国家确定给予扶持的投资项目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发挥政府融通社会资金的作用;四是政策支持,支持和引导民间的剩余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开辟财源新渠道。
一是融资办设立“融资建设与偿债资金专户”,市本级融入资金(含*经济开发区北港工业区和*国家专利技术园区)原则上全部进入市财政的“融资建设与偿债资金专户”(金融机构有特殊政策要求的采取预留印鉴的方式监管),由融资办根据项目需要统一调度,调剂余缺。二是根据融资来源渠道,制定各类融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审批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工程概预算和决算审查,规范预决算行为。
按照“谁用款、谁还款,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还债责任。融资办根据年度融资余额和到期债务情况,编制年度债务预算,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确保年度债务预算的收支平衡。
财政投融资是指以财政手段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财政投融资管理体制则是指国家(政府)为了强化对财政投融资运行过程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规范财政投融资主体行为、投资资金筹措途径和投融资方式选择以及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财政投融资作为政府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有效增长、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广西财政投融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方面更是起到其他政策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广西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在运行中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例如:融资渠道不宽,投资决策机制落后,资金管理不规范而导致浪费严重,投资效益低,财政风险加大等等,这对仍处于贫困落后局面而又急需大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广西来说,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如何深化广西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广西财政投融资体制,规避财政风险,发挥财政投融资在推动广西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广西经济综合实力过程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之后广西如何发挥财政投融资在推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广西经济发展中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广西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借鉴吸收国外财政投融资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广西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对策。
针对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转变政府投资理念和观念,强化和创新投资的责任约束机制以遏制投资饥渴现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地方政府习惯于建设靠国家计划、给指标定项目,同时又喜欢指挥、干预企业和社会的投资活动,这就造成一方面不能依据市场的客观需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受政绩和地方利益驱动互相攀比,争项目,大搞“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盲目投资,导致各地产业雷同,效益低下,浪费严重。至今仍有一些“半拉子工程”就是在计划经济影响政府投资观念的作用下造成的。因此,地方政府领导要加强学习市场经济财政投融资知识、投资风险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尽快转变陈旧的投资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以效率和效益作为评判标准来选择和确定财政投融资项目,以便通过财政投融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各地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搞开发和建设依然依赖国家财政投资。不少地方认为“财政的钱是公家的钱,不要白不要”、“别人能要,我为什么不能要”。这种“等、靠、要”思想的存在,是导致财政资金投向分散、大家抢项目争投资、财政投融资决策失误、投资效益低下并造成财政风险的根源。因此,在完善广西财政投融资体制进程中,必须摒弃过分依赖财政投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由市场机制运作的事情应由市场去完成,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运作或“市场失灵”的,则由政府介入运作。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范围可以说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行业,既包括无法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社会公共事业投资、基础建设投资,也包括完全能按市场运作的大量的竞争性产业投资项目,导致投资范围和领域过宽、过广。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投融资的范围严格界定和进行调整。如公共产品、基础产业以及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重大基础设施,高科技、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开发投资领域,应该由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而对能够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自我发展、完全竞争性的产业开发投资领域,财政投融资活动应坚决退出。
为了筹集更多的开发和建设资金,目前广西各级财政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如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基金、政府借款、邮政储蓄存款等。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财政资金的匮乏仍是制约广西尤其是老、少、边、山等贫困落后地区财政投融资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在原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尤其要探索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淡出后广西财政融资的对策。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的资金和渠道应继续争取和开拓。
1.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投入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力;同时对解决就业、失业问题和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因此,只要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广西就要努力争取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迎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机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城市是一种庞大资产,也是一种无形资本,经营得当,可以使城市资产增值,还可以广开政府财源。实施经营城市策略,就是要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将城市的各种公共资源转变成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增加地方财政投融资资金的来源。经营城市目前的主要方式有:拍卖街道广告经营权;拍卖闲置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拍卖报刊亭的经营权;拍卖公交汽车营运路线等。除了这些方式外,还应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如城市道路经营权的转让、公共产品冠名权的拍卖等。
基础设施项目和国有企业可采用目前国际通行的特许经营权转让方式,例如采取已在广西试行并获得成功的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方式、在国内一些地方试行的TOT(移交一经营一转让)等融资方式以吸引外来投资和民间资本,加大对公共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当然,要吸引大量外来投资,还要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扩大市场准入,努力做好各方面的配套服务。
除了采用BOT、TOT等融资方式,还可以采取资产经营权转让、国有股减持、股权转让出售、出租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一项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决策的正确与否,而民主、公开是财政投融资科学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因此,广西在改革和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财政投融资民主、公开决策建设的进程,建立民主、公开的决策机制,从而保证财政投融资决策的正确,减少失误,同时遏制财政投融资决策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管理机构,加强对财政投融资项目决策、运行及资金使用的管理,从而促进财政投融资各项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其职责主要包括:(1)拟定财政投融资法规草案,制定财政投融资政策,监督政府财政投融资法规和政策的执行;(2)财政投融资项目决策的审查批准;(3)项目业主、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4)协助人大并参与财政投融资项目预算的审批;(5)项目资金使用的审批;(6)项目竣工验收及决算审批。
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民主和公开决策制度,首先要对大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投资项目,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镇开发等实行对外公布制度,即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或公示栏向社会公布投资项目的情况,设置意见箱,请群众提意见,同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接受社会公众尤其要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员的审查和监督。在一般项目的决策过程中,要采取民主评议制度,尽可能广泛接受和吸纳社会各界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谨慎决策,努力把项目决策失误的比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善项目审批制度,需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审批模式,杜绝盲目上项目、“三边工程”或“拍脑袋工程”现象。在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一要坚持重大项目的审批权相对集中,不能下放;二要对一般项目审批权限适当下放,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三要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效益评价体系,引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回归分析法”及运筹学等现代数学方法对财政投融资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对于有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还要引入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通过以“动”的观点去看待资金的使用和占用,即把资金占用的时间价值一起算进去,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减少资金浪费现象,以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
强化对项目运作的管理,促进财政投融资整体目标的实现,是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推进财政投融资项目的市场化管理,并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全面推广。
全面推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关系到项目投资的成败和降低财政风险,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并逐步加以完善:(1)明确业主负责制是财政投融资的前提条件,业主不明确的项目不能上;(2)通过招投标方式合理选择业主,在确定项目业主时,一定要认真审核项目业主的资质,对资质不高的业主,不允许其参与招投标活动;(3)明确业主的职责,对已选定的项目业主,应在签订相关合同的时候,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尤其要强调违约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受到的处罚,以增强项目业主的责任感和压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保证项目的预期效益。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综合管理,应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项目备案制,以便于对项目进行分类、分档管理,及时掌握项目相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