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体育新闻

银行理财投资者不接受才金融理财是现在的银行最需面对的难题半岛彩票

2023-04-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彩票2023年是银行理财完成转型的第二年,在银行理财完成净值化转型实现了95%以后,2022年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净值回撤和21%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后,银行理财经历了风险元年的洗礼,虽然目前银行理财净值回暖、银行理财亏损比例减弱,但银行理财已经由稳健理财完成了向风险理财的转变。

  2022年银行理财的表现虽然好于券商资管、信托资管、保险理财,但是只有银行理财出现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从目前的现状看,银行理财投资者不接受才是现在的银行理财最需要面对和改变的难题。

  第一,银行理财从稳健理财转变为风险理财,理财投资者难以接受,银行理财如何提升稳健性才是最需要构建的未来

  2022年是银行理财的风险元年,但2023年的银行理财风险并没有过去,银行理财净值化完成转型以后,一年内两次净值的大幅度回调已经让银行理财投资者承受了非常大的心理冲击,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投资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银行理财的风险。

  本来让理财投资者真正感知“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是一件好事,但是从目前来看,却加剧了银行理财的不信任危机,原因是银行理财投资者虽然可以接受理财有波动、理财有风险,但2022年出现的银行理财风险程度却是银行理财投资者难以接受的,就是说,我可以接受你银行理财有净值波动,但如此大的波动程度是投资者根本无法接受的。

  根据相关数据半岛彩票,在2022年银行理财开始第二轮净值回撤的第一周,就有7469只银行理财产品在最近一周发生了亏损,发生亏损的理财产品规模占到所有银行理财产品的51.5%;有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回撤幅度甚至超过30%,有一家银行两款理财产品有一款理财产品净值最近一周回撤超过33%,另外一款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幅度超过32%,2022年底有21%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亏损。

  银行理财如此大的净值波动既被一些理财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已经成为理财陷阱,还有投资者调侃认为:买银行理财买出了炒股票的感觉。这种对银行理财净值波动的不接受是银行必须面对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银行必须从完全放纵的风险理财模式通过强化银行理财投资风险机制的重建,真正实现银行理财风险的可控性和银行理财净值波动的有限性,这才能够挽回银行理财投资者的信任,否则银行理财前途堪忧。

  第二,银行理财从保本到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可能会亏损,但众多银行理财投资者明确“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不再购买”

  银行理财在2022年底仍然有21%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这让银行理财一起安身立命的稳健根本已经不复存在。银行理财从开始发展到百亿规模占30%,根本的优势就是稳健,虽然银行理财收益在所有的金融机构理财中是最低的,但由于银行理财的稳健特性仍然赢得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青睐。

  但2022年银行理财转型以后两大稳健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一是打破了银行理财投资的资金池管理,银行理财收益没有再调控的余地和空间;二是不允许购买银行信贷资产,导致银行理财已经不再具有稳定的投资资产的优势,从而银行理财从稳健变成了与其它金融机构理财一样的风险理财。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既然所有的金融理财风险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要购买和投资银行理财呢?

  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的客户都是银行存款客户转变而来的,基本上属于稳健型的客户,这与以前的银行理财定位是一致的,而与现在银行理财风险理财的定位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半岛彩票,这也导致很多银行理财投资者明确表示,“不保本的银行理财再也不买了”。

  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大多数是银行的存款者,接受亏损的能力是非常弱的,银行理财投资的87%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R1R2等低风险理财产品,这也说明银行理财投资者基本上是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接受和面对银行理财的低收益,但完全无法接受银行理财在低收益的同时出现高风险金融理财。

  网友说:银行理财稳健的基础已不存在了,很低的收益还可能冒巨亏的风险!再也不买了!

  因此,银行理财如果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坚守信曾经具有的稳健理财的特性,虽然目前的政策环境是所有的理财都不再承诺保本保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在战略定位上不以稳健作为目标,更应该以保本为银行理财的工作目标,这才是银行理财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第三,银行理财由于投资者难以接受而规模下降,如何构建银行理财与投资者风险共担的机制非常重要

  由于2022年的两次大规模净值回撤,银行理财已经难以获得理财投资者的认可,从而导致银行理财规模由于赎回潮而收缩,2022年1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27.7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收缩了约2.5万亿的规模,较年初下降4.66%。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47万只,较当年初下降4.41%。2023年初甚至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受阻。

  面对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和用脚投票的不再购买投资的现实,银行理财管理者抛出了“教育理财投资者”的荒谬言论,实际上银行理财投资者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而是不接受低收益同时亏损幅度更大。

  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投资者不能接受的是理财收益低、理财收益高时银行理财机构要分享,而理财投资亏损时却要投资者完全承担。

  网友提出:理财投资不保本也可以,但收的各项费用不能只以规模为基础,而应该以盈利为基础收取。

  还有网友表示:这种赚了钱是银行的,赔钱了是储户的银行理财,以后再也不会上当了!

  另有网友表示:投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客户相信银行,但投资损失完全由客户承担,显失投资双方公平的原则。代客理财既然风险由投资者自担,在无利可图的时候客户怎么会再来理财?

  还有网友说,银行理财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如果亏损了还让别人赔钱,银行稳赚不赔当然就不会用心。

  因此,既然理财风险不可避免,银行也要重新建立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在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到什么程度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免除所有的费用,各项费用不再收取;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哪些费用可以进行一定的减免;在收益超过业绩基准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分成。只有银行理财收取的费用与理财结果挂钩,银行理财机构才能真正确立风险投资意识,并承担自身的风险责任。

  2023年对于银行理财来说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而最大的挑战是银行理财投资者不再信任,不再接受银行理财的不稳健、净值动、缺乏风险共担的机制等,这才决定银行理财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银行理财能较好地平衡稳健性和收益性以及与投资者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银行理财才能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你有什么想法在评论区说说吧。(麒鉴)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